- 相關推薦
塞繆爾·厄爾曼《青春》原文及翻譯
《青春》是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塞繆爾·厄爾曼《青春》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春》原文:
YOUTH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 青春》中文譯文
青春
——塞繆爾.厄爾曼
王佐良譯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熱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至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擬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 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一旦天線倒塌,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第二種版本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時間,而是指一種精神狀態;它并不是指紅潤的面頰、透紅的嘴唇和靈便的腿腳,而是指堅強的意志、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感情,它是指生命的源頭活水的清新之感。
青春意味著在氣質上勇敢多于怯懦,冒險進取多于舒適茍安。這在60歲的老年人中往往比在20歲的青年人中更為常見。人之變老不僅由于年歲的增長,我們之變老常常是因為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
年歲也許會使皮膚增添皺紋,可是一旦喪失熱忱,靈魂上的皺紋就會隨即出現。憂慮、恐懼和缺乏信心會使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新奇事物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只要童心未泯,就會對未來有好奇心和享受人生的樂趣。在你的心中和我的心中都有一座無線電臺:只要它總在接收人類和上帝發出的美、希望、鼓勵、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就會永遠不老。
假如你將天線收起,使你的心靈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觀厭世的冰層,那么即使你年方20,你也老氣橫秋;然而只要你將天線豎起,去接收樂觀主義的電波,那么你就有希望即使活到80歲死去,也仍然是年輕的。
第三種版本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應是一種永恒的心態。滿臉紅光,嘴唇紅潤,腿腳靈活,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種堅強的意志,是一種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飽滿,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著勇敢戰勝怯懦,青春意味著進取戰勝安逸。年月的輪回就一定導致衰老嗎?要知道呵,老態龍鐘是因為放棄了理想的追求。
無情的歲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皺紋,而熱忱的喪失,會在靈魂深處打下烙印。焦慮、恐懼、自卑,終會使心情沮喪,意志消亡。
60歲也罷,16歲也罷,每個人的心田都應保持著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鮮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樂趣。我們的心中都應有座無線電臺,只要不斷地接受來自人類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氣與力量,我們就會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線,使自己的心靈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觀厭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經80高齡,臨于辭世,若豎立天線去收聽樂觀進取的電波,你仍會青春煥發。
第四種版本
黃志堅 譯
青春,并非年輕歲月,而是一種心態;青春的特征,并非粉頰、朱唇、柔肢,而是毅力、激情、創意;青春是生命涌泉的清澈、激揚。
青春,是指超越怯懦、勇氣如虹,不圖安逸、敢闖敢試。毅力若此,花甲多勝弱冠。年歲遞增,非必老化;背棄理想,方陷殘年。
歲月留痕,只及肌膚;激情不再,皺起心靈。憂懼自卑,終致身心佝僂、精神萎靡。
無論年少或年長,當懷好奇的誘導,像孩子般總渴求著:接下來的進展及馳騁人生的歡樂。
人人皆有心靈的感官,只要感受源源來自人間與穹蒼的啟發,感應有關美好、希望、激情、勇毅和能力的信息,你就會朝氣勃勃、青春無限。
創作背景
塞繆爾·厄爾曼本是一位經營五金雜貨的商人,直到年逾古稀,他才開始寫作。作為人生閱歷豐富的老年作家,又身兼教育家和社會學家,知識的累積、人生的感悟以及較高的寫作功底,使他寫出了這篇文章。
作品鑒賞
這是一篇關于青春的散文,通篇運用對比,以青春的表面現象與本質,兩種人不同的理想與人生態度的反差,說明青春與年輕不成正比。文字簡練生動,內容耐人尋味,意蘊深遠,充分體現了散文的簡約美。
首先是結構美。全文僅有五段,短小精悍,重視整體結構,凸顯文章的結構美。每段敘述的內容各不相同,但是各段之間又緊密相連,語言濃縮、跳躍,這就留下較多可供讀者想象的空間。作者圍繞青春這個主題,層層展開。文章第一段,作者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給青春下定義,詮釋了青春的內涵。而這種對比又是由表及內,由外部的特征到內部的氣質,由動到靜,再由靜到動。即由飛逝如電的“年華”到寧靜如水的“心境”,由動態的“桃面、丹唇、柔膝”到靜態的“意志”“想象”“情感”,到最后則是動與靜的結合。“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作者在這里告訴人們,青春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內在實質。人的成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無不歸功于青春的力量源泉。
其次是意蘊美。讀此文,必須清楚理解每一處的意蘊之美,因為作者的語言一步步推進,思想一步步延伸,給讀者想象、思考的空間也逐步拉大。作者開篇給出“青春”的隱喻意,形象地把青春概念化,活靈活現地把青春的含義呈現于讀者眼前。作者將“青春”等同于“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熱的情感”,邏輯上似乎構成了沖突,但這又恰是隱喻的妙處,表達生動,語言簡潔,意象深遠。第二段中作者用“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來影射“青春”,喻體特征成為本體的一部分,本體獲得新的理解,可謂精妙。
最后是修辭美。寫青春,自然要抓住青春時所具有的心態。作者緊緊抓住了年輕人的想法,把年輕人的喜好,易受外界誘惑以及歡樂的天性展露無遺,寫出了青春的風采。作者在措辭上精準把握,加強了氣勢與隨之而來的說服力。在第二段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照和排比給青春的定義做了一個界定。最后兩段中的“天線”實則為一種包容的心態,一種接受的心態,這種比喻的修辭化具體為抽象,寓意且等讀者來細細品味。
縱觀全文,思考冷靜,語言優美;且多用短句,簡潔明快,鏗鏘有力,富有音樂美和節奏感,易于誦讀。全文能述前人之未述,想前人之未想,把青春歸結為一種心態,給讀者一種全新認識,具有啟人深思的哲理。作者先是用定義的手法,進而揭示青春的品質特征,之后言簡意賅地告訴人們能青春永葆的秘訣,很自然地過渡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青春永駐。前半部分是感知,后半部分是行動。可以說此文是一篇知行統一、催人奮進的經典散文。
后世影響
據說,美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視《青春》為座右銘,不但時常引用,還精心裝裱后擺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這篇文章一直伴隨著他,也跟著到了遠東軍司令部。后來,日本人在東京的美軍總部發現了它,《青春》便開始在日本流傳。相傳在日本實業界,凡是有成就者,大都熟知這篇文章,就連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把《青春》當作人生座右銘。這篇散文早已超越了年齡,超越了國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成為永恒的勵志名篇。
作者簡介
塞繆爾·厄爾曼(Samuel Ullman,1840—1924),生于德國,兒時隨家人移居美國。參加過南北戰爭,后來定居于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經營五金雜貨,年逾七十開始寫作。著作有散文《青春》等。
【塞繆爾·厄爾曼《青春》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譯12-11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翻譯09-02
張爾岐《辨志》古詩原文及翻譯12-30
祭石曼卿文原文翻譯 歐陽修10-24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1-13
寓言故事:佐馬扎爾曼的父親09-21
關雎原文朗讀及翻譯 關雎原文及翻譯12-19
父親托馬斯曼原文閱讀02-19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賞析10-13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