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翻譯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
王之渙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桌,桃溪淺處不勝舟。
【前言】
《宴詞》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雖然是在宴席上所寫,描寫了宴會的情景和周圍美好的景色,但卻以樂景寫愛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深深的離愁。
【注釋】
、叛缭~:宴會上所作的詩。
⑵長堤:綿延的堤壩。
⑶悠悠:指水的長久綿延之態。
、阮埃禾镩g小溝。
⑸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
、蚀呷プ溃捍叽俅瑑弘x開。催,催促。去,離開。桌,長的船槳。
⑺勝:承受。
【翻譯】
長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桌聲緊緊催促,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起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啊。
【賞析】
《宴詞》這首寫于宴席上的七言絕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調清麗明快的水彩畫:長堤逶迤,水色碧明,東風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題卻是“離愁”。
春天萬象復蘇,生機盎然,可是詩人看到的卻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詩人從首句起就試著撩撥讀者聯想的心弦,一個“綠”字點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詩人一片惜別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詩人擴大視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喚起人們聯想。那夾著田畝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條細長的飄帶,緩緩匯入漳河,一起向遠方流去,一望無際的碧野顯得非常柔和協調。然而眼前美景卻激起詩人的無限憂思,春水猶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詩人卻不能與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遺憾,想到好景不長,盛筵難再,一縷縷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讀者不由自主地和詩人的心緒貼近了。
三、四句,詩人一下子從視覺轉到聽覺和想象上。盡管添愁助恨的桌聲緊緊催促,還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起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這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詩人以“莫聽”這樣勸慰的口吻,將許多難以言傳的情感蘊含于內,情致委婉動人。詩中以“溪淺”反襯離愁之深,以桃花隨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詩人的傷感。至此,通篇沒有一個“愁”字,讀者卻已通過詩中描繪的畫面,充分領略詩人的滿腹愁緒了。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一為反襯。詩中以“溪淺”反襯離愁之深。詩人想象越來越多的離愁別恨一起載到船上,船兒就會漸漸過“重”,就怕桃花溪太淺,載不動這滿船的離愁。二為想象。詩人寫所想,化虛為實,借溪淺不勝舟形象地表達了離愁之重。三為借景抒情。以桃花隨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詩人的傷感。
這首匠心獨運的小詩含蓄蘊藉。詩人從“看到的”、“聽到的”,最終寫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訴說離愁,令人讀之卻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啟迪人思,耐人玩味。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王之渙詩歌題材
王之渙的作品以風景、邊塞題材的詩作尤為著名。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生活、戰地風光及征人心態為主旨。既有寫反對唐統治者窮兵黷武、進行民族壓迫,如在《涼州詞》(單于北望拂云堆)一詩中,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對少數民族表示同情。又有展現邊塞景色、抒發征人思鄉之情,如在另一首《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中,首句突出了黃河奔騰而去的氣勢,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展示了邊塞地區絕域蒼茫的景象。次句寫孤城深山,引出征夫戍邊的艱苦,襯托孤城的荒涼和蕭索,全詩通過描寫邊塞蒼;臎龅木吧惆l思鄉之情。在以風景為題材的詩作《登鸛雀樓》中,王之渙以詩表達了詩人豪邁開闊的胸襟。
【《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王之渙《宴詞》翻譯賞析11-25
王之渙宴詞翻譯及賞析11-22
《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0-25
《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1-20
春詞劉禹錫翻譯及賞析09-23
王之渙《宴詞》原文翻譯與賞析02-06
《宴詞》原文翻譯以及賞析11-09
王之渙《宴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07
《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0-25
惜春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