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1
設計意圖:
這是很基礎的樂理知識,讓幼兒從小學習一些樂理知識,也是為他們日后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做準備。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就會違背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變成知識的灌輸。所以,我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師幼互動,促使幼兒對樂理知識有所認識。
目的:
1. 復習音樂律動《小貓你別吵》。要求表演整齊、生動。
2. 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聲音有高有低,學習高低的相對概念。正確區分出聲音的高低。
3. 了解幾種旋律,會用線條表示出來。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5. 讓幼兒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合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準備:
1. 音符 2.五線圖譜
3.簡譜 4.水彩筆
5.錄音機 6.磁帶
過程:
一、情景表演:我唱得好
情景:兩幼兒爭執,教師上前詢問,知道他們在比誰唱歌好聽,教師要求幼兒比一比。
內容1:練聲c-f
內容2:復習音樂律動《小貓你別吵》。要求表演整齊、生動。
二、區分聲音的高低
1. 利用身邊熟悉的東西作比較,初步了解高低的相對概念。
游戲1:小音符的家
游戲2:誰的聲音高,誰的聲音低
互動游戲:聽一聽
三、聲音的旋律
1. 上行和下行 看圖譜,從音符在圖譜中的走向直觀了解上行和下行。
2. 旋律 用線條將旋律表示出來,使之變成看得見得旋律。
合作游戲:拼旋律
四、簡單復習一遍以上內容,進行小結。
五、自由歌舞。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感知小貓“喵喵”(高音)、小狗“汪汪”(中音)、老牛“哞哞”(低音)的聲音高低差異,初步理解“聲音有高有低”。
2. 技能目標:能模仿不同小動物的叫聲,嘗試用聲音表現高低。
3. 情感目標:喜歡參與小動物叫聲游戲,感受音樂中聲音高低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小貓、小狗、老牛手偶各1個,對應的叫聲音頻(提前錄制或從音樂軟件下載),小動物頭飾(每人1個)。
2.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小貓、小狗、老牛,聽過它們的叫聲。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手偶,模仿小動物說話:“小朋友們好!我是小貓,我還有小狗和老牛朋友,我們要給大家唱歌啦,仔細聽聽我們的聲音一樣嗎?”播放三種小動物的叫聲音頻,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二)感知聲音高低(8分鐘)
1. 逐一提煉聲音特點:
播放小貓叫聲:“小貓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是不是尖尖的、高高的?”帶領幼兒模仿小貓“喵喵”叫,感受高音。
播放小狗叫聲:“小狗的聲音比小貓低一點,是中等的聲音,我們一起學小狗‘汪汪’叫。”幼兒模仿,感知中音。
播放老牛叫聲:“老牛的聲音粗粗的、低低的,大家試試學老牛‘哞哞’叫。”幼兒模仿,感知低音。
2. 對比游戲:教師隨機出示小動物手偶,幼兒快速模仿對應叫聲,鞏固對聲音高低的認知。
(三)樂曲旋律感知(7分鐘)
播放樂曲《小動物回家》(選擇旋律起伏明顯、包含高低音變化的版本),教師引導:“這首曲子里有小貓、小狗、老牛的聲音哦,聽到高聲音的時候我們學小貓跳,聽到低聲音的時候學老牛慢慢走。”幼兒跟隨旋律變化做動作,感知樂曲旋律的`高低起伏。
(四)游戲鞏固(8分鐘)
開展“小動物找朋友”游戲:給幼兒分發小動物頭飾,播放《小動物回家》樂曲,聽到對應小動物叫聲(高低音)時,戴相應頭飾的幼兒站起來模仿叫聲并做動作,找到同類型“小動物”手拉手,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五)結束環節(2分鐘)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小貓的高音、小狗的中音、老牛的低音,還跟著樂曲旋律做了游戲,大家都很棒!下次我們再一起找更多高低聲音好不好?”
四、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提供彩筆和畫紙,讓幼兒畫出“聽到的高低聲音”(如用高線條表示高音,低線條表示低音),進一步鞏固對聲音高低的感知。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3
一、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通過小鈴鐺和大鈴鐺的聲音,感知聲音高低,知道“小鈴鐺聲音高,大鈴鐺聲音低”。
2. 技能目標:能根據鈴鐺聲音高低做相應動作,初步感知樂曲中旋律的高低變化。
3. 情感目標:喜歡玩鈴鐺游戲,樂于參與音樂活動,感受旋律的美。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小鈴鐺(每人1個,聲音清脆偏高)、大鈴鐺(教師手持1個,聲音渾厚偏低),樂曲《鈴兒響叮當》(節選,包含高低旋律變化),鈴鐺形狀貼紙(獎勵用)。
2. 經驗準備:幼兒見過鈴鐺,聽過鈴鐺的聲音。
三、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小鈴鐺和大鈴鐺:“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鈴鐺朋友,它們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我們來聽聽看!”分別搖晃小鈴鐺和大鈴鐺,引導幼兒傾聽并提問:“哪個鈴鐺的聲音尖尖的、高高的?哪個聲音沉沉的、低低的?”
(二)感知聲音高低(10分鐘)
1. 幼兒操作體驗:給每位幼兒分發小鈴鐺,教師手持大鈴鐺,一起搖晃:“我們的小鈴鐺聲音高,像小鳥叫;老師的大鈴鐺聲音低,像小熊走路。”帶領幼兒邊搖小鈴鐺邊說“叮叮當(高音)”,邊模仿大鈴鐺聲音說“咚咚當(低音)”。
2. 動作匹配:“聽到小鈴鐺高音時,我們踮起腳尖跳;聽到大鈴鐺低音時,我們蹲下慢慢走。”教師交替搖晃兩種鈴鐺,幼兒做對應動作,強化聲音高低與動作的聯系。
(三)樂曲旋律感知(8分鐘)
播放樂曲《鈴兒響叮當》,教師引導:“這首曲子里也有像小鈴鐺一樣的高聲音,還有像大鈴鐺一樣的低聲音,仔細聽,聽到高聲音踮腳跳,聽到低聲音蹲下走。”幼兒跟隨旋律自由做動作,教師觀察并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四)游戲鞏固(5分鐘)
開展“鈴鐺傳傳樂”游戲:幼兒圍坐成圈,教師播放樂曲,幼兒隨旋律傳遞小鈴鐺,聽到高音時快速傳遞,聽到低音時緩慢傳遞,樂曲結束時,拿到鈴鐺的.幼兒可以獲得鈴鐺貼紙,游戲重復2-3次。
(五)結束環節(2分鐘)
教師和幼兒一起搖鈴鐺,唱改編的簡單兒歌:“小鈴鐺,叮叮當(高音),大鈴鐺,咚咚當(低音),高低聲音真好聽,我們一起唱一唱!”
四、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投放更多不同大小的鈴鐺,讓幼兒自由探索搖晃,感受不同鈴鐺的聲音高低差異。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4
一、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感知小汽車(高音“嘀嘀”)、公交車(中音“嘟嘟”)、卡車(低音“嗚嗚”)的喇叭聲高低,理解聲音有高低之分。
2. 技能目標:能模仿不同車輛的喇叭聲,跟隨樂曲旋律做車輛行駛動作。
3. 情感目標:喜歡汽車主題的音樂活動,感受樂曲旋律與生活場景的聯系。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小汽車、公交車、卡車模型各1個,對應的喇叭聲音頻,樂曲《小汽車》(旋律包含高低起伏,模擬車輛行駛),車輛頭飾(每人1個)。
2.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不同類型的汽車,聽過汽車喇叭聲。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汽車模型:“停車場里來了三輛汽車,它們要出發啦,會發出不一樣的喇叭聲,我們一起來聽聽!”依次播放小汽車、公交車、卡車的喇叭音頻,引導幼兒傾聽。
(二)感知聲音高低(9分鐘)
1. 辨析聲音特點:
小汽車音頻:“小汽車的喇叭聲尖尖的,很高,我們學它叫‘嘀嘀(高音)’。”幼兒模仿,可配合小手在嘴邊做“小喇叭”動作。
公交車音頻:“公交車的喇叭聲比小汽車低一點,是‘嘟嘟(中音)’,大家試試!”幼兒模仿,動作幅度稍大。
卡車音頻:“卡車的'喇叭聲低低的、粗粗的,是‘嗚嗚(低音)’,我們學卡車慢慢叫。”幼兒模仿,動作緩慢。
2. 分類游戲:教師隨機播放車輛喇叭聲,幼兒聽到對應聲音時,舉起手中相應的車輛頭飾,鞏固聲音與車輛的匹配。
(三)樂曲旋律感知(8分鐘)
播放樂曲《小汽車》,教師講解:“這首曲子里,小汽車跑的時候旋律高,像‘嘀嘀’聲;卡車開的時候旋律低,像‘嗚嗚’聲。我們戴著頭飾,聽到高旋律學小汽車跑,聽到低旋律學卡車慢慢開。”幼兒跟隨旋律做動作,教師用汽車模型配合演示。
(四)游戲鞏固(6分鐘)
開展“汽車拉力賽”游戲: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戴小汽車、公交車、卡車頭飾,在教室兩側站好。播放樂曲,聽到對應車輛的旋律(高低音)時,對應小組的幼兒“開車”(做行駛動作)到教室中間,樂曲結束時,先到達中間的小組獲得“最佳車隊”稱號。
(五)結束環節(2分鐘)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唱汽車兒歌:“小汽車,嘀嘀嘀(高音),公交車,嘟嘟嘟(中音),大卡車,嗚嗚嗚(低音),跟著旋律開呀開!”
四、活動延伸
在角色扮演區投放汽車模型和方向盤道具,讓幼兒邊玩邊模仿不同車輛的喇叭聲,進一步感知聲音高低。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通過拍手、拍腿的動作,感知手部(高音)、腿部(低音)發出的聲音高低,理解“動作不同,聲音高低不同”。
2. 技能目標:能根據教師指令,用不同部位發出高低聲音,跟隨樂曲旋律做拍手、拍腿動作。
3. 情感目標:喜歡用身體動作表現聲音,體驗音樂活動的互動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樂曲《拍手歌》(改編版,包含高低旋律變化),彩色手偶(每人1個,輔助動作表現),小貼紙(獎勵用)。
2.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拍手、拍腿的游戲經驗。
三、活動過程
(一)動作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手偶:“小手偶想和大家玩游戲,我們用小手拍拍,再用小手拍拍腿,聽聽這兩種聲音一樣嗎?”帶領幼兒分別拍手、拍腿,引導幼兒傾聽并提問:“拍手的聲音高還是拍腿的聲音高呀?”
(二)感知聲音高低(10分鐘)
1. 對比體驗:
拍手:“我們用力拍拍小手,聲音尖尖的、高高的,像小鴿子叫。”幼兒集體拍手,感受高音,可邊拍邊說“拍拍手,高音高”。
拍腿:“我們輕輕拍拍腿,聲音沉沉的、低低的,像小鴨子叫。”幼兒集體拍腿,感受低音,邊拍邊說“拍拍腿,低音低”。
2. 指令游戲:教師說“高音”,幼兒拍手;教師說“低音”,幼兒拍腿,反復練習,速度由慢到快,鞏固對聲音高低的`反應。
(三)樂曲旋律感知(8分鐘)
播放改編版《拍手歌》,教師講解:“這首曲子里,高旋律的時候我們拍手,低旋律的時候我們拍腿,仔細聽哦!”樂曲開始,教師帶領幼兒跟隨旋律做動作,如“你拍一(高音,拍手),我拍一(高音,拍手),大家一起拍腿低(低音,拍腿)”,幫助幼兒理解旋律與動作的對應。
(四)游戲鞏固(5分鐘)
開展“小手偶找朋友”游戲:給幼兒分發手偶,戴在手上。播放樂曲,聽到高音旋律時,幼兒舉著小手偶拍手;聽到低音旋律時,幼兒放下手偶拍腿,樂曲結束后,動作正確的幼兒獲得小貼紙。
(五)結束環節(2分鐘)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總結動作:“拍拍手(高音),拍拍腿(低音),高低聲音真有趣,我們都是小小音樂家!”
四、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投放鈴鼓、沙錘等樂器,讓幼兒對比樂器聲音的高低,嘗試用樂器表現樂曲旋律。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感知小鳥“嘰嘰喳喳”(高音)、大象“咚咚咚咚”(低音)的聲音高低,知道“小動物不同,聲音高低不同”。
2. 技能目標:能模仿小鳥和大象的聲音及動作,跟隨樂曲旋律區分高低音并做對應動作。
3. 情感目標:喜歡小動物主題的音樂活動,感受音樂與動物形象的聯系。
二、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小鳥、大象圖片各1張,對應的聲音音頻,樂曲《小鳥和大象》(旋律高低起伏,分別對應小鳥和大象),小鳥、大象頭飾(各一半幼兒)。
2.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小鳥和大象,知道它們的基本特征。
三、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小鳥和大象圖片:“今天來了兩位動物朋友,小鳥和大象,它們會唱歌,我們聽聽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播放小鳥和大象的聲音音頻,引導幼兒傾聽。
(二)感知聲音高低(9分鐘)
1. 模仿聲音與動作:
小鳥:“小鳥的聲音尖尖的、高高的,我們學小鳥‘嘰嘰喳喳’叫,還要像小鳥一樣張開翅膀飛。”幼兒模仿小鳥叫聲和飛行動作,感受高音。
大象:“大象的聲音低低的、重重的',我們學大象‘咚咚咚咚’叫,像大象一樣慢慢走路。”幼兒模仿大象叫聲和走路動作,感受低音。
2. 對比游戲:教師交替出示小鳥和大象圖片,幼兒快速模仿對應聲音和動作,教師及時鼓勵正確表現的幼兒。
(三)樂曲旋律感知(8分鐘)
播放樂曲《小鳥和大象》,教師講解:“這首曲子里,輕快、高高的旋律是小鳥在飛,緩慢、低低的旋律是大象在走。戴小鳥頭飾的小朋友,聽到高旋律就飛;戴大象頭飾的小朋友,聽到低旋律就走。”幼兒跟隨旋律做動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理解旋律變化。
(四)游戲鞏固(6分鐘)
開展“動物朋友找家”游戲:在教室兩側分別貼小鳥圖片(高音家)和大象圖片(低音家)。播放樂曲,幼兒根據旋律變化(高低音),快速跑到對應“家”里,樂曲結束時,在正確“家”里的幼兒獲得“聰明小動物”貼紙。
(五)結束環節(2分鐘)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唱簡單兒歌:“小鳥飛,嘰嘰嘰(高音),大象走,咚咚咚(低音),高低旋律真好聽,我們一起真開心!”
四、活動延伸
在閱讀區投放《小鳥和大象》繪本,讓幼兒邊看繪本邊模仿動物聲音,鞏固對聲音高低的感知。
【幼兒園小班音樂聲音的高低和樂曲的旋律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聲音01-25
幼兒園小班音樂優秀教案《聽辯音的高低》08-29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07-29
《青春的旋律》音樂教案09-05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小兔和熊》09-21
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驚愕教案09-21
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螃蟹》09-04
小班音樂公開課《親親》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