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通用6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1
活動目的:
1、復習有關漢字。
2、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及綜合分析能力。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棋盤一張。
2.25張用硬紙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盤格子),分別寫有漢字。其中水果類5張,如:梨、蘋果、桃、杏、西瓜;干果類5張,如栗子、核桃、棗、花生、榛子;蔬菜類5張,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黃瓜;農作物5張,如玉米、小麥、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張不寫字。
活動玩法:
1.將棋子字朝下,打亂擺放在棋盤的粗格子里,4位幼兒分別站在棋盤的一方,每人認一類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農作物)。
2.幼兒輪流翻棋子,翻時不能讓其他幼兒看見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過來,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側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處,記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復輪流翻棋,誰最先找夠自己5枚棋子,誰為勝。
活動提示:
1.為提高游戲難度,可將5枚空棋子寫上不屬于上述四類的`其它漢字擺在棋盤中。
2.根據游戲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寫其它類物品的名稱,如家禽類、植物類、文具類、樂器類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活動,我來到了益智區看到了李浩、陳澤涵、包昱昂、彤彤四個小朋友在玩翻翻棋,我站在一邊觀察孩子,只見他們有序的專注的翻著自己的棋子,不一會包昱昂贏了,他非常高興,不一會包昱昂有些坐不住了,邊說話邊下座位左顧右盼,影響著其他幼兒下棋。
分析:
通過觀察我介入到孩子們中間,參與孩子們游戲。包昱昂對游戲的成功感到很高興和自豪,以至于影響以后游戲的情緒,再加上游戲本身對幼兒沒有一定的挑戰性,幼兒不感興趣。于是我對幼兒說:“誰贏了?”“包昱昂。”“其他小朋友要加油了!”在我的鼓勵下浩浩又贏了。我說:“第一局包昱昂贏了,第二局浩浩贏了,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記住今天誰贏了幾局?你又和誰下棋呢?”在大家的爭議中,我們選定了用紙寫下來進行記錄。于是我請浩浩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下棋記錄表就這樣產生了。
措施:
孩子們拿起筆記錄了自己與同伴的名字、下棋的時間、輸贏結果。的確,下棋記錄表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同伴交往合作的機會,也為孩子們將來上小學制定合理計劃打下了基礎。
在活動區活動中,我運用了王老師講的如何觀察幼兒?如何進行主觀判斷?如何幫助幼兒等。活動中,通過注意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從有興趣到游戲的不專心,通過觀察我介入后,巧妙地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激發幼兒的興趣,調整游戲的內容,使游戲內容更加有挑戰性,同時運用同伴的交流增長了幼兒的經驗,使幼兒真正獲得發展。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2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幫助幼兒認識翻翻棋的棋盤布局、棋子特征,了解游戲的基本規則,知道通過翻牌配對來完成游戲。
能力目標: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能在游戲中快速記住已翻棋子的位置和圖案,提升反應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興趣,愿意與同伴合作參與游戲,遵守游戲規則,體驗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制作帶有常見動物、水果圖案的翻翻棋若干套(每套 24 張,圖案兩兩相同),棋盤墊(印有格子,方便擺放棋子)。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簡單配對游戲的經驗,如卡片配對、圖形配對等。
三、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5 分鐘)
教師出示翻翻棋棋子,提問:“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里的卡片上有什么呀?” 引導幼兒觀察卡片上的動物、水果圖案,激發幼兒興趣。接著說:“今天我們要一起玩一個有趣的‘翻翻棋’游戲,這些卡片會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哦!”
講解示范環節(10 分鐘)
(1)教師在棋盤墊上擺放好翻翻棋,講解游戲規則:“我們要把棋子都反過來放在格子里,每次每個小朋友只能翻兩張棋子,如果兩張棋子的圖案一樣,就可以把它們拿走;如果不一樣,就要把它們再翻回去,讓下一個小朋友來翻。”
(2)教師邀請 1-2 名幼兒上臺,進行游戲示范,邊示范邊強調規則,如 “翻棋子的時候要輕輕翻,不要把其他棋子弄亂”“記住自己翻的棋子圖案,說不定下次能找到一樣的呢”。
幼兒游戲環節(15 分鐘)
(1)將幼兒分成 4-5 組,每組發放一套翻翻棋和棋盤墊,讓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對遵守規則、積極參與的幼兒給予表揚;對不熟悉規則的幼兒,耐心再次講解規則,幫助其參與游戲。
(3)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互相提醒規則,如 “你剛才翻了兩張不一樣的',要翻回去哦”,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結束環節(5 分鐘)
(1)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整理棋子,將棋子分類放回盒子里。
(2)請幼兒分享游戲感受,提問:“今天玩翻翻棋開心嗎?在游戲中你有沒有找到一樣圖案的棋子呀?” 引導幼兒大膽表達,教師總結游戲情況,表揚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熟悉的圖案為載體,降低了游戲難度,大部分幼兒能快速理解并遵守游戲規則,積極參與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得到了較好鍛煉,如有的幼兒能記住之前翻到的圖案位置,下次翻牌時能準確找到相同圖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幼兒在翻棋時動作較粗魯,容易弄亂其他棋子;還有個別幼兒在游戲中過于著急,不等待其他幼兒,出現爭搶棋子的情況。
改進方向:下次活動前,可先強調翻棋的正確動作,通過情景演示讓幼兒知道如何輕輕翻棋;在分組時,合理搭配能力不同的幼兒,讓能力強的幼兒帶動能力弱的幼兒,同時制定簡單的獎懲機制,如遵守規則的小組可以獲得 “文明游戲小勛章”,減少爭搶現象。另外,可適當增加棋子數量或更換更復雜的圖案,提升游戲難度,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求。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3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進一步鞏固翻翻棋的游戲規則,讓幼兒知道在團隊合作中如何配合完成游戲,了解競爭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能在小組中與同伴商量策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幼兒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正確看待競爭結果,勝不驕、敗不餒,增強集體榮譽感。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兩套大型翻翻棋(圖案為幼兒熟悉的卡通角色,如奧特曼、佩奇等),劃分兩個游戲區域,制作 “勝利小組” 錦旗一面。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翻翻棋的`基本玩法,有過小組合作游戲的經驗。
三、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教師創設 “翻翻棋大挑戰” 的情境,說:“今天我們要分成兩個小隊,開展翻翻棋比賽,看看哪個小隊能更快找到所有相同圖案的棋子,成為‘翻翻棋小冠軍’,冠軍小隊還能獲得錦旗哦!” 引導幼兒自主組隊,分成 “陽光隊” 和 “彩虹隊”。
規則強調與策略討論(8 分鐘)
(1)教師再次強調游戲規則,并補充團隊合作規則:“每個小隊的小朋友要互相幫助,翻棋前可以和隊友商量,記住隊友翻到的棋子位置,一起想辦法找到相同的棋子。”
(2)組織各小隊討論游戲策略,如 “誰先翻棋”“怎么記住棋子位置” 等,教師到各小隊傾聽,給予建議,如 “可以讓記憶力好的小朋友多記住一些棋子位置”。
團隊比賽環節(17 分鐘)
(1)兩個小隊分別在各自的游戲區域開始比賽,教師擔任裁判,記錄比賽時間和各小隊找到的相同棋子數量。
(2)比賽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溝通,如 “我剛才在這邊翻到了佩奇,你再看看那邊有沒有”,提醒幼兒遵守比賽規則,不干擾對方小隊。
(3)當其中一個小隊找到所有相同棋子時,比賽暫停,教師宣布比賽結果,為勝利小隊頒發錦旗,同時引導失敗小隊不要氣餒,說:“雖然這次沒有贏,但你們在游戲中互相幫助,也很厲害,下次繼續努力!”
總結與分享(5 分鐘)
(1)請勝利小隊分享合作經驗,如 “我們小隊會互相告訴棋子的位置,所以找得很快”,請失敗小隊說說可以改進的地方,如 “下次我們要更快速地溝通”。
(2)教師總結:“不管是贏還是輸,重要的是我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和同伴合作,這才是最棒的!”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團隊比賽的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游戲積極性,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在比賽過程中,大部分幼兒能主動與同伴商量策略,互相幫助,如有的幼兒會主動提醒隊友已翻棋子的位置,體現了良好的合作精神。但也發現,個別幼兒在比賽中過于關注結果,一旦小隊落后就會情緒低落,甚至指責隊友;還有部分幼兒在溝通時聲音過大,影響了其他小隊的游戲。
改進方向:在下次活動前,可開展 “正確看待輸贏” 的討論活動,通過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讓幼兒明白比賽的意義在于享受過程、學會合作,而不是只看重結果;同時,制定 “文明溝通” 的規則,如溝通時要小聲,不影響他人,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可增加比賽的輪次,讓每個小隊都有更多機會參與,減少因一次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4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將數學認知融入翻翻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數字、數量對應關系,認識簡單的圖形(圓形、方形、三角形),提升數學認知能力。
能力目標:能在翻棋過程中快速判斷數字、圖形是否相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讓幼兒感受到數學與游戲的結合樂趣,喜歡參與數學相關的游戲活動,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制作主題翻翻棋,分為數字款(印有 1-10 的數字,每個數字兩張,數字旁配有對應數量的圖形)和圖形款(印有圓形、方形、三角形,每種圖形兩張,圖形顏色不同),各準備 2-3 套;制作數學認知小卡片(印有數字和圖形,用于游戲前復習)。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 1-10 的數字,能點數 5 以內的數量,認識常見的基本圖形。
三、活動過程
數學復習導入(7 分鐘)
教師出示數學認知小卡片,帶領幼兒復習數字和圖形:“小朋友們,看看這張卡片上的數字是幾呀?它旁邊有幾個小圓形呢?”“這個圖形是什么形狀的?和你身邊的什么東西形狀一樣呀?”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鞏固數字、數量對應關系和圖形認知,為后續游戲做鋪墊。
游戲講解與示范(10 分鐘)
(1)教師介紹主題翻翻棋:“今天我們的翻翻棋有兩種,一種上面有數字和小圖形,另一種上面有不同形狀的圖形。玩數字翻翻棋時,要找到數字相同且旁邊小圖形數量一樣的棋子;玩圖形翻翻棋時,要找到形狀相同的棋子,不管顏色哦!”
(2)教師分別示范兩種翻翻棋的玩法,先玩數字翻翻棋,翻出一張印有 “3” 和 3 個圓形的棋子,說:“我翻到了數字 3,旁邊有 3 個圓形,誰能幫我找到另一張數字 3 和 3 個圓形的棋子呀?” 邀請幼兒上臺配合示范,再示范圖形翻翻棋的玩法。
分組游戲環節(18 分鐘)
(1)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玩數字翻翻棋,一組玩圖形翻翻棋,每組發放對應棋子和棋盤墊,幼兒自主選擇搭檔進行兩人一組的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針對數字翻翻棋組,重點關注幼兒是否能準確對應數字和數量;針對圖形翻翻棋組,觀察幼兒是否能正確識別圖形,不受顏色干擾。
(3)游戲進行 10 分鐘后,兩組幼兒交換游戲,讓幼兒都能體驗兩種主題的翻翻棋。
總結與拓展(5 分鐘)
(1)游戲結束后,教師提問:“在玩數字翻翻棋時,你們是怎么找到相同棋子的呀?”“玩圖形翻翻棋時,有沒有因為顏色不一樣而找錯的呀?” 引導幼兒分享游戲中的發現,鞏固數學認知。
(2)教師拓展:“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數字和圖形,比如我們的書本是方形的,時鐘是圓形的,下次我們可以一起找找生活中的數字和圖形哦!”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將數學認知與翻翻棋游戲有機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鞏固了數字、數量對應關系和圖形認知,避免了單純數學學習的枯燥性,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在游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能準確判斷數字和數量是否對應,正確識別圖形,但也有部分幼兒在數字翻翻棋中,只關注數字,忽略了數量,如翻到數字 “5”,但旁邊小圖形數量是 4,也會認為和數字 “5”、數量 5 的棋子相同;還有個別幼兒在圖形翻翻棋中,仍會受顏色影響,認為顏色不同、形狀相同的棋子不是相同的。
改進方向:下次活動前,可增加數字與數量對應、圖形與顏色區分的預熱小游戲,如 “數字找朋友”“圖形分類” 等,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相關知識;在制作數字翻翻棋時,可將數量圖形的大小、顏色做區分,讓幼兒更清晰地看到數量差異;對于容易受顏色干擾的幼兒,可單獨進行引導,通過對比不同顏色但相同形狀的物品,讓幼兒明白形狀是判斷的關鍵。此外,可增加數字和圖形結合的翻翻棋,如印有數字和對應形狀的棋子,提升游戲的綜合性和難度。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5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在翻翻棋游戲中,能清晰描述棋子上的圖案內容,學習運用簡單的形容詞、句子進行表達,豐富詞匯量。
能力目標: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能認真傾聽同伴的描述,根據描述找到對應的棋子。
情感目標:鼓勵幼兒大膽開口表達,增強語言表達的自信心,愿意與同伴通過語言交流合作完成游戲。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制作帶有場景性圖案的翻翻棋,如 “公園場景”(印有小朋友蕩秋千、小貓追蝴蝶、爺爺打太極等圖案)、“家庭場景”(印有媽媽做飯、爸爸看書、寶寶玩玩具等圖案),各準備 2 套;制作 “語言小達人” 貼紙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描述簡單圖案的經驗,能說出圖案中的人物、動作等基本要素。
三、活動過程
情境談話導入(6 分鐘)
教師出示 “公園場景” 的翻翻棋棋子,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公園嗎?在公園里你們看到過什么呀?” 引導幼兒回憶公園場景,自由發言。接著說:“今天我們的翻翻棋上也有很多公園和家里的場景,我們不僅要找相同的棋子,還要把棋子上的事情說清楚,看看誰是‘語言小達人’!”
游戲規則講解與示范(10 分鐘)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我們先把棋子反過來放在棋盤上,輪到誰翻棋時,先翻第一張棋子,然后用好聽的話把棋子上的圖案說出來,比如‘這張棋子上有一個小朋友在蕩秋千’,再翻第二張棋子,如果兩張棋子圖案相同,就把它們拿走,并且再描述一次第二張棋子的圖案;如果不一樣,就要把它們翻回去,讓下一個小朋友來描述和翻棋。”
(2)教師示范游戲,翻出一張 “媽媽做飯” 的棋子,描述:“這張棋子上有媽媽,她穿著圍裙,正在廚房里做飯,鍋里好像還有香噴噴的飯菜呢!” 再翻另一張棋子,若不同,就說:“這張是爸爸在看書,和媽媽做飯不一樣,我要把它們翻回去啦。” 邀請幼兒上臺嘗試描述,教師給予指導和鼓勵,如 “你可以說說小貓在做什么呀”。
幼兒游戲與表達環節(19 分鐘)
(1)將幼兒分成 3-4 組,每組發放一套場景翻翻棋,幼兒輪流進行游戲,每人每次翻棋后都要描述圖案。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情況,對描述完整、用詞豐富的幼兒給予 “語言小達人” 貼紙獎勵;對表達不完整的幼兒,進行引導,如 “你可以說說這個小朋友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嗎”“小貓在哪里追蝴蝶呀”。
(3)鼓勵幼兒互相傾聽,當同伴描述不清楚時,其他幼兒可以禮貌地提問,如 “你說的那個東西在哪里呀”,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和溝通能力。
分享與總結(5 分鐘)
(1)游戲結束后,邀請獲得 “語言小達人” 貼紙的幼兒上臺,再次描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張棋子圖案,展示語言表達成果。
(2)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們不僅玩了好玩的翻翻棋,還學會了用很多好聽的話描述圖案,你們都是厲害的‘語言小達人’!以后我們看到有趣的事情,也要大膽地說出來哦。”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描述翻翻棋圖案,有效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游戲中愿意開口說話,描述的內容也逐漸豐富,從簡單的 “有小朋友” 發展到 “有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朋友在公園里蕩秋千”。大部分幼兒能認真傾聽同伴的描述,根據描述尋找棋子,傾聽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但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幼兒性格內向,不敢大膽描述,聲音很小;還有部分幼兒在描述時會出現語句不連貫、用詞重復的情況,如 “就是那個,那個小朋友在玩,在玩秋千”。
改進方向:下次活動前,可開展 “勇敢說出來” 的語言活動,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鼓勵內向的幼兒大膽表達,同時教給幼兒簡單的表達技巧,如 “先說有誰,再說在做什么,最后說在哪里”;在游戲過程中,對內向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耐心,先讓他們描述簡單的圖案,逐漸增加難度;對于語句不連貫的幼兒,可通過復述的方式,幫助他們梳理語言,如教師重復幼兒的描述,再引導幼兒跟著說一遍,逐漸提高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此外,可制作更多不同場景的翻翻棋,如 “超市場景”“幼兒園場景”,豐富幼兒的描述內容,進一步拓展詞匯量。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 6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明確專注力在翻翻棋游戲中的重要性,知道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快、更準確地找到相同的棋子。
能力目標:通過游戲訓練幼兒的專注力,延長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提升幼兒在干擾環境下的專注能力。
情感目標:讓幼兒在專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我效能感,愿意在其他活動中也保持良好的專注力。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制作常規翻翻棋(圖案為簡單的幾何圖形、顏色塊,減少圖案干擾)3-4 套,準備輕柔的背景音樂(如輕音樂)、輕微的干擾聲音(如輕聲說話聲、翻書聲)的錄音;制作 “專注小明星” 榮譽證書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已熟練掌握翻翻棋基本玩法,有在安靜環境下進行游戲的經驗,對 “專注” 有初步理解(如知道 “認真做事不說話” 就是專注)。
三、活動過程
趣味導入(6 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 “小螞蟻搬食物” 的動畫片段(片段中螞蟻專注搬食物,不受周圍小蟲子干擾),提問:“小螞蟻是怎么把食物搬回家的呀?它有沒有被旁邊的小蟲子吸引走呀?” 引導幼兒說出 “小螞蟻很認真,沒有分心”。接著引出主題:“今天我們玩翻翻棋也要像小螞蟻一樣,集中注意力找棋子,看看誰能成為‘專注小明星’!”
規則講解與專注力引導(10 分鐘)
(1)教師展示翻翻棋,強調游戲核心要求:“這次玩翻翻棋,我們要比誰更專注 —— 翻棋時眼睛只看自己的.棋子,不東張西望;別人翻棋時不說話、不打擾,認真記住棋子位置。老師會播放輕輕的音樂,有時候還會有小小的聲音,我們要像小螞蟻一樣,不受這些聲音干擾哦!”
(2)教師邀請 2 名幼兒進行示范,先在無干擾環境下試玩 1 輪,再播放輕微干擾聲音,觀察幼兒是否能保持專注,對專注的幼兒及時表揚:“你剛才聽到小聲音的時候,還是認真找棋子,太專注啦!”
分層專注力游戲(20 分鐘)
(1)第一輪:安靜環境游戲(8 分鐘)
將幼兒分成 4 組,每組發放一套翻翻棋,在無干擾環境下開始游戲。教師巡回觀察,重點記錄幼兒專注時長(如是否能連續專注 5 分鐘不分心),對分心的幼兒輕聲提醒:“你看,你的棋子在等你認真找它呢!” 游戲結束后,每組評選 1 名 “初步專注小能手”。
(2)第二輪:干擾環境游戲(12 分鐘)
播放輕柔背景音樂,穿插輕微干擾聲音(每 2 分鐘播放 1 次,每次持續 30 秒)。教師提醒幼兒:“現在有小聲音啦,我們要像小螞蟻一樣,不受干擾,繼續找棋子!” 游戲過程中,對能抵抗干擾的幼兒發放 “抗干擾小貼紙”,對再次分心的幼兒,用手勢(如食指放在嘴邊 “噓” 的動作)提醒,幫助其重新集中注意力。
總結與頒獎(4 分鐘)
(1)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分享感受:“剛才有小聲音的時候,你是怎么保持專注的呀?” 引導幼兒說出 “我只看棋子”“我沒聽小聲音” 等,強化 “專注” 的方法。
(2)根據幼兒表現,頒發 “專注小明星” 榮譽證書(每組 2-3 名),并總結:“不管是玩游戲還是畫畫、吃飯,只要像今天這樣集中注意力,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動畫導入、分層干擾游戲,有效幫助幼兒理解 “專注” 的意義,大部分幼兒能在安靜環境下保持 5-8 分鐘專注,約 60% 的幼兒能在輕微干擾下維持專注。活動中,“抗干擾小貼紙” 和 “專注小明星” 證書極大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部分原本容易分心的幼兒也能主動調整狀態。
但存在不足:一是個別幼兒對干擾聲音好奇,反而會主動尋找聲音來源,導致分心;二是干擾聲音強度控制不夠精準,部分聲音過輕,幼兒未察覺,達不到訓練效果;過響則讓幼兒產生緊張感,影響游戲體驗。
改進方向:下次活動前,可先開展 “聽聲音辨來源” 的預熱游戲,讓幼兒了解干擾聲音的特點,減少好奇心;提前測試干擾聲音強度,確保聲音既能被察覺,又不刺耳;對容易被聲音吸引的幼兒,可在其座位旁放置 “專注小提醒卡”(卡片上畫有專注的小螞蟻),幫助其視覺提示自己保持專注。此外,可增加 “專注時長挑戰”(如從 5 分鐘逐步提升到 10 分鐘),循序漸進提升幼兒專注力。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含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游戲教案翻翻棋教案04-25
翻翻棋大班教案07-26
《翻翻棋》大班教案05-09
大班優秀游戲教案《翻翻樂》08-05
大班體育教案《布袋游戲》含反思09-29
大班音樂游戲教案《開鎖》含反思07-29
大班戶外游戲活動教案含反思04-17
大班優秀游戲教案《爬》含反思11-01
大班游戲教案《找朋友》含反思10-08
大班游戲教案《快樂連體人》含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