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 1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音演唱歌曲,能在活動中認識各種顏色。
2.在游戲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能辨認紅黃綠三種顏色
材料準備:
紅黃綠彩色紙若干(與人數相等)音樂《彩色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好,看看今天郭老師帶來了什么?都有哪些顏色呀?“你喜歡什么顏色?”(讓幼兒自己說一說)
教師;你們喜歡X顏色,可老師喜歡紅顏色,誰也喜歡紅顏色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彩紙娃娃,來挑一張你喜歡的紙吧,我們要和彩紙娃娃一起做游戲。(幼兒自己挑選喜歡的顏色)
(二)過程
1、師:誰拿了紅色紙(我拿了紅色紙)誰拿了綠色紙?……“現在紙娃娃要問了:誰有紅色紙,那手拿紅色紙的小朋友要怎么回答呀!”“………我有紅色紙”
2、以次類推學唱第二句(誰有黃色紙)第三句(誰有藍色紙)
教師:郭老師這里還有另外一種紙呢,誰知道這叫什么紙啊?
師:帶有漂亮顏色的紙,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彩紙,彩紙娃娃說了!他呀也想跟小朋友們玩游戲,小朋友們說好不好。幼兒:……。
3、師:彩紙娃娃問了:誰有彩色紙!那小朋友們都有彩色紙那就一起大聲地告訴彩紙娃娃!
(幼):我有彩色紙。
4、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下面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唱一遍,聽一聽是不是聲音更好聽了。
5、 出示這三種顏色紙分別變成小房子貼到地上,和幼兒一起邊唱邊玩到彩色紙娃娃家做客的游戲。教師唱著:“誰有黃色紙”黃色紙娃請進黃色的房子里。
6、交換顏色紙進行演唱游戲。
總結:
師:彩紙娃娃他的用處可大了!誰知道它都有哪些用處啊?(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做很多的事情。郭老師現在要來變魔術,看看我能把彩紙娃娃變成什么?
7.教師折紙把紙變成小鳥
教師:讓我們一起跟著小鳥飛出去玩玩吧。
附:歌曲
5
3 2 2 ︳1 —— ︳5 3 2 2 ︳1 —— ︳
誰 有 () 色 紙 ,
我 有 () 色 紙 。
3
5 6 6 ︳ 5 —— ︳3 5 6 6 ︳ 5 —— ︳
誰 有 () 色 紙 ,
我 有 () 色 紙 。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 2
設計意圖:
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取材,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初我將紙裁成長條,讓孩子們練習將長條紙撕成小塊,孩子們在一個多月的練習中,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一技能。因此,這一次我提高活動難度,引導幼兒能夠沿輪廓線將方形紙撕成長條。
一、教學目標:
1.能兩只手協調配合地撕面條,并粘貼在大碗相應的位置上。
2.樂意參與撕紙活動,體驗給小動物過生日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紅、黃、綠、藍等彩色方形紙若干;小碗的圖片若干。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在撕撕玩玩中,掌握撕長條的基本技能。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多媒體輔助法、談話法、示范法。
手段:實物輔助教學。
五、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師:今天是小貓的生日,可是它的媽媽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條啊!誰愿意給它做一碗面條?
分析:在組織幼兒藝術過程中,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手段,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得到發展 ,讓他們感到美術活動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游戲。
二、觀察面條的形狀
(1)、師:你吃過的面條是什么樣子的?
——長長的、細細的、白白的。
(2)、師:那你們吃過彩色面條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長長的、細細的、五顏六色的'。
三、撕面條
(1)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彩色的紙,寶寶們用這些彩色的紙一起來撕面條,比一比誰撕的面條是長長的、細細的!撕下來的面條貼在大碗里!
(2)教師示范操作(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分析:通過老師的示范利用兒歌進行撕紙能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撕紙的方法,從而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并用的能力,發展幼兒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使幼兒的小肌肉群得以發展;還可以培養幼兒細心、專心、耐心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動手操作幼兒教育網
幼兒每人一張紙,按老師撕得樣子開始撕,先把大的紙撕成一條一條,把撕好的面條裝飾在大碗里,粘貼時,輕輕地摸上膠水粘貼在上面。
(4)幼兒自由撕面條,邊撕邊說:“請你吃面條”、“面條長又長”。
(5)教師巡回指導。
四、在《生日歌》的聲音中,大家一起來歡慶,祝小貓生日快樂!
(1)給小貓過生日,送面條。
師:好了,現在讓我們一起把做好的面條送給小貓吃吧!
分析:在《彩色面條》這節課上,我們為幼兒準備了鮮艷的彩色紙,漂亮的盤子。請他們將彩色紙大膽地撕成一條一條,再粘到盤子上,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因為本節課的內容和難易程度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面條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東西。很多小朋友一開始圍著我說:“我不會,我不會。”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膽子大起來,大膽嘗試各種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較中,激發了制作的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將作品完成,沒有半途而廢的現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當我問到:“誰愿意給小貓做一碗面條?”時,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后地叫著:“我,我,我…” 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都有了學習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首先復習了兒歌《撕面條》,讓孩子們鞏固撕面條的技巧。同時強調要把面條撕得長長的、細細的。當我請孩子們自己撕面條的時候,孩子們就忙開了,拿起彩色紙就“唰”“唰”地撕開了,撕出的全是塊狀,我著急了,我不斷地提醒他們要撕得細細的、長長地,甚至讓他們停下來再次看我的示范,但是孩子們根本不理會我,還是自顧地撕著,不肯停下。時間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課后我在想當時我在示范講解撕面條這個重點時,如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試一試,就可以及時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就可以“對癥下藥”了。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 3
活動目標
通過音樂游戲,認識紅、黃、綠三種基礎顏色。
能跟隨音樂節奏完成簡單問答與動作模仿。
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紅、黃、綠彩色紙若干(每人3張)、音樂《彩色的紙》(附簡譜:5 3 2 2 ︳1 --- ︳“我有()色紙”重復兩遍)。
環境:教室地面貼紅、黃、綠三色“小房子”標記。
活動過程
導入(5分鐘)
教師手持彩色紙提問:“今天彩紙娃娃來和小朋友做游戲,誰喜歡紅色紙?”引導幼兒挑選顏色并回答:“我有紅色紙!”
教師總結:“彩紙娃娃說,會唱歌的小朋友才能和它們做朋友哦!”
學唱歌曲(10分鐘)
唱“誰有紅色紙?”時,手舉紅紙左右搖擺;
幼兒回答“我有紅色紙!”時,雙手拍膝兩下。
教師逐句教唱,配合動作示范:
分組練習:紅、黃、綠組輪流問答,教師用鋼琴伴奏強化節奏。
游戲“彩紙娃娃找家”(10分鐘)
規則:音樂響起,幼兒手持彩紙邊唱邊走;教師唱“黃色紙娃娃請進黃色家”,持黃紙幼兒迅速跑至地面黃標記處。
升級挑戰:交換彩紙重復游戲,教師隨機加快或減慢演唱速度。
結束(5分鐘)
教師用彩紙折小鳥,帶領幼兒模仿小鳥飛出教室,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成功點:通過顏色問答與動作綁定,90%幼兒能準確識別顏色并跟唱。分組競賽形式有效提升參與度。
改進點:部分幼兒因追逐彩紙摔倒,需在地面標記處增加防滑墊;可增加“彩紙分類”環節鞏固顏色認知。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 4
活動目標
能用自然聲演唱歌曲,并嘗試改編歌詞。
通過撕紙、粘貼等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感受音樂與美術融合的樂趣,激發創造力。
活動準備
材料:彩色紙、膠棒、空白大樹輪廓圖(每人1張)、音樂《彩色的紙》加速版。
經驗:幼兒已掌握基礎撕紙技巧。
活動過程
導入(5分鐘)
播放加速版音樂,教師快速問答:“誰有藍色紙?我有藍色紙!”引導幼兒模仿快速反應。
音樂游戲“彩紙變變變”(15分鐘)
第一階段:幼兒手持彩紙隨音樂搖擺,教師突然停樂,喊出顏色指令(如“紅色紙蹲下!”),持紅紙幼兒迅速反應。
第二階段:分發大樹輪廓圖,幼兒邊唱邊將彩紙撕成長條,粘貼為“彩色樹葉”。教師巡回指導,用兒歌強化技巧:“拇指食指捏捏捏,輕輕撕出長條條。”
創意改編(10分鐘)
引導幼兒改編歌詞:“誰有星星紙?我有星星紙!”并鼓勵用彩紙制作星星、花朵等裝飾大樹。
邀請幼兒展示作品,用音樂伴奏介紹:“我的.樹上有紅色花、黃色星星!”
活動反思
成功點:撕紙粘貼環節與音樂節奏結合,85%幼兒能同步完成動作;改編歌詞激發了語言創造力。
改進點:部分幼兒因急于裝飾忽略粘貼牢固度,需增加“檢查作品”環節;可提供更多自然材料(如樹葉、花瓣)豐富創作。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 5
活動目標
通過親子游戲加深顏色認知與音樂感知。
在傳統文化情境中體驗音樂游戲的.趣味性。
促進家園合作,共享教育成果。
活動準備
材料:彩色紙、中國傳統剪紙模板(如窗花、福字)、音樂《彩色的紙》民族風改編版。
家長任務:提前與幼兒制作“家庭彩紙手環”(用彩紙纏繞手腕)。
活動過程
導入(5分鐘)
播放民族風音樂,教師佩戴彩色頭飾舞蹈出場,邀請幼兒與家長共跳簡單新疆舞動作(如扭脖子、轉手腕)。
親子游戲“彩紙傳情”(15分鐘)
紅紙:用身體擺出“愛心”造型;
黃紙:合唱一句《彩色的紙》;
綠紙:共同完成一個親子擁抱。
規則:家長與幼兒手拉手圍成圈,音樂響起時傳遞彩紙包;音樂停止時,持紙家庭打開紙包,根據顏色完成任務:
文化體驗“剪紙小達人”(10分鐘)
發放剪紙模板,家長協助幼兒沿輪廓剪下圖案,粘貼在彩紙上制作“新年窗花”。
教師講解剪紙文化:“古代人用紅紙剪出福字,貼在窗戶上祈福,今天我們也來傳遞這份祝福吧!”
結束(5分鐘)
全體家庭手持作品合影,教師贈送“彩紙音樂包”(含歌曲音頻、親子游戲指南),鼓勵回家繼續探索。
活動反思
成功點:親子互動環節參與率100%,家長反饋“通過游戲學會了用音樂引導孩子”;剪紙活動自然滲透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
改進點:部分家庭因剪紙難度放棄完成,需提供更多簡易模板;可增加“家長分享環節”,交流育兒經驗。
【小班音樂游戲《彩色的紙》教案(附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彩色的紙》10-12
小班教案《彩色的紙》08-12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彩色的汽車03-23
小班音樂《劃船》教案附反思04-06
小班體育教案《長凳游戲》附反思04-05
小班音樂教案《合攏放開》(附反思)11-26
小班音樂《捉小魚》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音樂《禮貌歌》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音樂《手腕轉動》教案(附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