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實錄及點評
寫了隨著隊伍慢慢走近它,從遠走到近觀察到這幅畫。
(板書遠—近)
師:你抓住了文章的細節進行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第一句話“那幅畫不大……”,看一看,這是寫了畫面的——
生:整體
師:先從整體入手,又介紹了局部,就是從整體到局部描寫。(板書整體—局部)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弄清了作者的觀察順序,老師還希望大家動情地朗讀屏幕上的這段話,誰愿意讀?
師:我先起個頭“她的臉頰泛著紅光——”。
生接讀:一頭黑發輕松地垂落雙肩……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
師:聽著你動情地朗讀是一種享受,謝謝你!
(點評: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理解上,還應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教給學生讀寫的方法。在這部分教學中,通過理解、誦讀,讓學生感悟畫作的魅力,還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觀察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的方法。)
師:同學們,我們再看看6、7自然段中還有那些語句表現出畫作的魅力呢?我們接著交流。
生:我覺得還有這句: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這是作者想象蒙娜麗莎的內心世界。
師:你是在提示大家關注作者采用的表達方式是嗎?
生:作者采用想象的表達方式。
師:你給大家一個思考的方向。我們就來關注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同學們,當你面對著這樣的微笑,讀著這段的文字,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誰來補充?
生:那微笑……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學生只讀了這段話)
師:你是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來表達出來!
生:我想說的是作者能觀得這么細致,說明了他對《蒙娜麗莎》非常地喜愛,才能用生動的語言,表現出《蒙娜麗莎》非常有魅力。
師:有想法,請坐,其他人接著談。
生:蒙娜麗莎的微笑耐人尋味和難以捉摸,我覺得這種感覺不是一般的畫家所能表現出來的。達·芬奇具有高超的畫技,畫出這幅非常的有魅力的畫。
師:對呀!達·芬奇拿用高超的畫技揭示著人物的內心世界,作者王克難先生則是用動情的、詩意盎然的語言,揣摩著、解讀著蒙娜麗莎那神秘微笑背后所蘊含著的復雜而又豐富情感。這段話老師也很喜歡,也想讀一讀,愿意聽嗎?
生:愿意
師:(師配樂朗讀)那微笑……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掌聲)誰愿意讀?
生:(配樂朗讀)
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畫面的美,在你優雅深情的朗讀聲中像春雨一樣,慢慢的滲透到我們的心里。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
生齊讀:那微笑……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
師:是啊,蒙娜麗莎那成為千古奇韻、常人難以企及的微笑是達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現,讀。(多媒體出示引讀內容)
生讀:達·芬奇憑著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畫筆,使蒙娜麗莎轉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師:同學們,你們再讀讀這個自然段,作者僅僅寫了想象到的內容嗎?
生: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蒙娜麗莎那微抿(mǐn)的雙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話要跟你說。”這是作者直接從畫面看到的,我讀這句話的時候,就仿佛看到蒙娜麗莎那微笑,就感覺她有話跟我說。
師:也就是說在這個自然段中,作者不光寫了自己看到的,還寫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情景和想到的融合起來,把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背后豐富情感用語言描寫了出來。理解了這些內容,我們再來讀一讀第6自然段。
(四名學生每人一句,最后一句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概括蒙娜麗莎的微笑怎么樣,你會用什么詞?
生1:難以捉摸。
生2:我覺得應該是“神秘”。
(師板書:神秘)
(點評: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把握住了三個層面,一是從通過觀察感悟畫面的美,二是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三是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合作交流,尊重個性理解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重點交流了文章的第5、第6自然段,感受著畫作的魅力,這篇文章里還有一些語句也表現著蒙娜麗莎這幅畫作的魅力,請四人小組開始交流,特別關注一下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把你個性化的理解和同桌去分享,到目前為止沒有發過言的同學,一定要爭取這次機會,好,開始。
(學生小組交流)
師:同學們,我在參與交流的過程中,有位同學說第七自然段能用一個詞來概括解讀這段文字內容,我請那位同學說。
生:“生命力”,有了背景的襯托,使畫中蒙娜麗莎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 (點評:文中有許多反映“蒙娜麗莎”畫作魅力的描寫,略讀教學課堂時間有限,無法也沒有必要進行全班性的、全方位的交流;交流時間有限,很多學生沒有機會交流,應該給更多的學生更自主的交流空間;全班交流時學到的閱讀方法應該有機會去遷移、運用。鑒于上述原因,孟老師一改常規,將合作學習安排在全班交流之后,實效性較強。)
師:蒙娜麗莎溫婉端莊,在她的身上展現著人性美的光輝,她的美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性別,超越了地域,難怪作者會這樣激動的、動情的、大聲地說(多媒體引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她已經成了我靈魂的一部分。”
(點評:對于略讀課文而言,教學要整體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點內容。本環節中,孟老師重點引導學生交流作者描寫畫作的5、6、7自然段。在體會畫作魅力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作者介紹畫作時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
回顧整體,揭示課題
師:你們的精彩朗讀讓我感動。我們再看課題,課題是《蒙娜麗莎之約》,明明是作者欣賞畫,為什么課題當中要用一個“約”字?
生1:排隊的人那么多,想要見到《蒙娜麗莎》,需要預約。
生2:我覺得作者想體現出蒙娜麗莎就像真人一樣,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用“約”字。
師:把蒙娜麗莎當真人看待,也可以說這幅畫畫得逼真形象,就像跟真人一樣,還有別的理解嗎?
生3:第七自然段說蒙娜麗莎非常具有生命力,作者說蒙娜麗莎之約就好像他和蒙娜麗莎是朋友,要約在一起相聚一樣,看出了蒙娜麗莎的生命力。
生4:作者看到這幅畫心里非常激動,是心靈之約。
師:好一個“心靈之約”,畫面的美對作者的精神引領,也盡在“約”字之中。
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積累文中語言
師:畫面散發著魅力,同樣這篇文章的語言也散發著魅力。請大家自由的、大聲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感受畫面的魅力和作者細膩的筆觸。試著把自己喜歡的語言背下來,開始。
(生讀課文并試背)(點評:教學中抽出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第5、6、7自然段,感悟表達手法,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體現了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學理念。)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實錄及點評】相關文章:
《識字 1》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03-06
《荷花》片斷教案實錄與點評03-17
《燕子》教學實錄06-23
船長教學實錄10-12
《白鵝》教學實錄03-13
《紙船》教學實錄03-13
《池上》教學實錄03-13
《莫高窟》教學實錄03-14
頤和園教學實錄03-15
社戲教學實錄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