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
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1
春草綿綿不可名,水邊原上亂抽榮。
似嫌車馬繁華地,才入城門便不生。
翻譯
春天的野草長得茂密,連綿成片,無法分辨它的名字,在水邊、在土丘上隨意發芽蓬勃生長。
似是不喜歡車水馬龍的繁華地方,一到城門旁邊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長的痕跡。
注釋
綿綿:形容草生得茂密,連綿成片;不可名,叫不出名字。
原上:原野上;榮,花。
地:一作“處”。
便不:一作“不見”,這兩句是說,春工草似乎厭倦城市的繁華喧囂,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長。
賞析
第一二兩句“春草綿綿不可名,水邊原上亂抽榮”。“抽榮”,一作抽莖;“榮”,本指草本植物的花,這里指抽芽。詩的`前兩句描寫春草在鄉野上旺盛生長的景象,無邊無際、無名無譽的春草,在溪水邊、在原野上發芽、生根、綿延生長,閑適自在、任意為家,它們不重花名,不以萱、蘭等驕世同類自驕,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們看似平凡,卻洋溢著生命本原的蔥綠。
“似嫌車馬繁華地,才入城門便不生”這些天涯海角處處家的春草,一進入“城門”的“車馬繁華地”竟不再生長了!因何緣哪?“似嫌車馬繁華地”!好一個“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門之內的原因——厭惡城門內那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繁華與喧囂,所以才絕訣地拒絕在城內生存,更突顯了春草的品格。
知人論詩,品詩至此,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詩人的作為品性。作者借詠春草,表達自己厭惡官場,鄙棄世俗,樂于歸隱,誓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和豁達的人生態度。這樣的取意,暗合了羅鄴《賞春》詩的“芳草和煙暖更青,閑門要地一時生。年年點檢人間事,惟有東風不世情”之旨,又與唐末于武陵的《東門路》“東門車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從來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漢陰”相協。
劉敞這首七絕同樣運用比興手法,借詠春草,寄寓他對一種人生品格的贊頌。在白居易的絕唱《賦得古原草送別》之后,劉敞從春草中發現了足以陶冶與啟迪人心的新鮮詩意,并能營造出獨特的意象,把新鮮的詩意含蓄地表達出來,堪稱宋詩中詠春草的佳篇。詩作表達的情感,更指它帶給我們的自然之理:要想使客觀事物健康成長,必須給予它們寬松的生長環境,這是使其賴以生長壯大的客觀條件。
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
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綠,隔花偏襯舞裙紅。
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牛羊一笛風。
翻譯
春天來了,到處是一片蔥蘢的綠色,柔嫩的芳草,散發出陣陣清香,極目眺望,只見越往遠處,草色越是濃密。
想起六朝舊恨,南浦送別的場景。再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迷離的草色中。
水邊的春草和野花都似乎變成了當年的歌扇和舞裙,當年的歌扇和舞裙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
平川十里,牧入暮歸,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見無數牛羊在慢慢蠕動,晚風習習,傳來一陣陣悠揚的笛聲。
注釋
茸茸:茂盛的樣子。
六朝:歷史上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建都與南京,因此稱為六朝。
南浦:泛指水濱。后多指以送別之處。
歌扇:唱歌時用的扇子。
賞析
《春草》是楊基的代表作,寫于南京。融融春輝,激起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沉思。卻又寓情于景,自然流出,不著痕跡。
首聯“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以寫實領起,春天來了,到處是一片蔥蘢的綠色。柔嫩的芳草,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肺腑。極目眺望,只見越往遠處,草色越是濃密,仿佛整個宇宙都浸透了濃濃的春意。此時此地,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頷聯“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翻空。寫出兩種不同的愁滋味。上句有芳草斜陽想起六朝舊恨,與唐代詩人韋莊的名句“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臺城》)出于同一機抒。下句由細雨春草想起南浦傷別。這兩句一句吊古,一句傷別,情景不同,卻都是因春草惹起的愁思,隱含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立意恰與李白《憶秦娥》同。
“近水欲迷歌扇綠,隔花偏襯舞裙紅”頸聯回想到眼前景物,在迷離的'草色中,我們仍可看出六朝煙花歌舞的痕跡。在詩人眼里,水邊的春草和野花似乎都變成了當年的歌扇和舞裙,當年的歌扇和舞裙又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歷史與現實奇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一部夢幻般的圖畫。
“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牛羊一笛風”,結尾兩句翻出新意,平川十里,牧入暮歸,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見無數牛羊在慢慢蠕動,晚風習習,傳來一陣陣悠揚的笛聲。六朝舊夢已完全隱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滿了田園氣息的牧人晚歸圖。
從整體上了。這首詩以春草為題,借題發揮,寫出了詩人對生命意義哲理性審視,以及他對理想生活方式的朦朧追求,同時,又筆筆緊扣主題,幾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風情在搖曳,意境雋永,余韻不絕,不失為寫景詠物詩中的珍品。
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3
春草
天北天南繞路邊,托根無處不延綿。
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
翻譯: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過于低小,因此常常飛到這里筑巢。
燕子銜來筑巢的泥弄臟了我的琴和書,它們還不停地追逐飛蟲碰著了人。
賞析:
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的活動:筑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于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這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發,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這首詩的主旨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
【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春草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秋思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海棠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野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