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槃原文及賞析
考槃原文及賞析1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賞析
這是一首隱士的贊歌。題目就包涵著贊美的意思。《毛傳》說:“考,成;槃,樂。”朱熹《詩集傳》引陳傅良的說明:“考,扣也;盤,器名。蓋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黃熏《詩解》說:“考槃者,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總之,題目定下一個愉悅贊美的感情調子。
全詩分三章,變化不大,意思連貫。無論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無論他的言辭行動,都顯示暢快自由的樣子。詩反復吟詠這些言行形象,用復沓的'方式,增強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此詩集中描寫兩個內容。一個內容是隱士形象。“碩人”一詞,本身就帶有身體高大與思想高尚雙重含義。全詩反復強調“碩人之寬”“碩人之薖”“碩人之軸”,突出“寬”“薖”“軸”,實際上表示隱士的生活是自由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他遠離濁世,又使濁世景仰。因此,這個隱士雖然隱居山間水際,但仍然是受人們敬重仰羨的社會人。隱士是賢者,處身于窮鄉僻壤。碩人是隱士,是賢者,是有高尚思想寬廣胸襟的偉人,對此詩歌反復吟詠,詩內詩外,都得到表現。詩中描寫的另一個內容,是隱居的環境。“考槃在澗”“考槃在阿”“考槃在陸”,無論在水澗、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較少的地方。隱士之所以叫做隱,當然并不僅僅在于遠離社會生活。雖說前人有“大隱于朝,中隱于市,小隱于野”的說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隱士不是不可以;不過,一般說來,隱士大多數指遠離人群集中活動的范圍,到山林、水際、海島等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隱士也可以說是自愿從社會中自我放逐者。詩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隱居的環境寫得幽靜雅致。山澗、山丘、黃土高坡,都不涉一筆荒蕪、凄涼、冷落,反而成為一個符合隱士所居的幽雅環境。那么,賢良的隱士在幽雅的環境中,就如魚得水,散步、歌唱、游賞,自得其樂,舒暢自由。于是,隱居之樂也永遠不能忘卻,更不想離去了。賢人、幽境、愉悅三者相結合,強烈地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是應該受到社會尊重贊美的。
詩歌每章一韻,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齊中見出變化。全詩以山澗小屋與獨居的人心境對照,木屋雖小,只感覺天地之寬。環境之美,留戀不出,尤其是一“獨寐寤言”的勾勒,增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獨自一人睡,獨自一人醒,獨一個人說話,早已是恍然忘世,凸現出一個鮮明生動的隱者形象。作筆的簡練,選項取的鏡頭之典型,人物是呼之欲出,境之耐人尋,確有妙處。
考槃原文及賞析2
原文: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隱士的贊歌。題目的解釋,自來都包涵贊美的意思。毛傳說:“考,成;盤,樂。”朱熹《詩集傳》引陳傅良的說明:“考,扣也;盤,器名。蓋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黃熏《詩解》說:“考盤者,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總之,題目定下一個愉悅贊美的感情調子,使讀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導。
全詩分三章,變化不大,意思連貫。無論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無論他的言辭行動,都顯示暢快自由的樣子。詩反覆吟詠這些言行形象,用復沓的`方式,加深讀者的感受。
詩集中描寫兩個內容。一是隱士形象。“碩人”一詞,本身就帶有身體高大與思想高尚雙重含義。全詩反覆強調“碩人之寬”、“碩人之薖”、“碩人之軸”,突出“寬”、“薖”、“軸”,實際上表示隱士的生活是自由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他遠離濁世,又使濁世景仰。因此,這個隱士雖然隱居山間水際,但仍然是受人們敬重仰羨的社會人。《詩序》說,這首詩是諷刺衛莊公的,因為衛莊公“不能繼先王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看來,隱士是賢者,處身于窮鄉僻壤,倒是對的。至于是否直接諷刺衛莊公不用賢人,就詩本身來說,并沒有明顯的昭示。所以,碩人是隱士,是賢者,是有高尚思想寬廣胸襟的偉人,詩內詩外,都得到表現。詩歌反覆吟詠,給人印象就深刻了。詩中描寫的另一個內容,是隱居的環境。“考盤在澗”、“考盤在阿”、“考盤在陸”,無論在水澗、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較少的地方。隱士之所以叫做隱,當然并不僅僅在于遠離社會生活。雖說前人有“大隱于朝,中隱于市,小隱于山”的說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隱士不是不可以;不過,一般說來,隱士大多數指遠離人群集中活動的范圍,到山林、水際、海島等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說是自愿從社會中自我放逐者。詩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隱居的環境寫得幽靜雅致。山澗、山丘、黃土高坡,都不涉一筆荒蕪、凄涼、冷落,反而成為一個符合隱士所居的幽雅環境。那么,賢良的隱士在幽雅的環境中,就如魚得水,散步、歌唱、游賞,自得其樂,舒暢自由。于是,隱居之樂也永遠不能忘卻,更不想離去了。賢人、幽境、愉悅三者相結合,強烈地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是應該受到社會尊重贊美的。
詩歌每章一韻,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齊中見出變化。特別是可歌的《詩經》,在吟唱中音韻的變化,就使歌聲抑揚有序,載著作者的贊美之情,充盈空間,不絕于耳了。
【考槃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春愁原文賞析03-16
春日原文及賞析03-17
梅花原文及賞析03-30
綢繆原文賞析12-17
不見原文賞析12-17
南湖原文及賞析12-17
狡童原文及賞析12-17
白蓮原文及賞析12-18
西施原文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