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什么類型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1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簽判建康軍,丁母憂,改昭慶軍,尋以公事與部使者異議,請祠,易簽判奉國軍。紹定二年,召入對,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當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為言:“界限明,則知有天下治亂而已,何樂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樂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閣門,請對,當路憚之,添差通判鎮江府,辭。會行都火,應詔曰:“臣頃進本心外物界限之說,蓋欲陛下親攬大柄,不退托于人,盡破恩私,求無愧于己。九廟至重,事如生存,而徹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華屋廣袤,而焦頭爛額,獨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見人心陷溺,知有權勢,不知有君父矣。”上讀之感動,它日星變求言,復申前說。又慮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縱,大權旁落,則進《為君難》六箴。召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說書,戒家事勿以白,務積精誠以寤上意。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平實。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丞相主出師關、洛,重珍力爭。會邊帥義和戰不一,復召集議,重珍奏:“曩乞專意備守,不得已則用應兵,今不敢變前說。”不聽,關、洛師大衄,復進兵,重珍言:“若恥敗而欲勝之,則心不平而成忿,氣不平而成怒,生靈之命,豈可以忿怒用哉!”又論禁旅貧弱,教習頻嚴,輒不能堪,不稍變通,非消變之道。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辭不許,詔守刑部侍郎致仕。
(節選自《宋史蔣重珍傳》)
10.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B.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C.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D.邊帥以《八陵圖》來上/詔百官集議/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猶欲邀功/自固其位請擇賢帥/使之親至邊境/審度事勢/條上便宜
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科舉制度中,在禮部主持的殿試中獲得“進士第一”者,經皇帝欽點即成為萬眾矚目的狀元。
B.“當路”既可以指執掌政權,也可以指掌權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詔,是天子給臣屬下達命令的一種文體,有手詔、遺詔等。
D.古人迷信,認為一些自然變化的和人世的吉兇禍福有關,把星象的異常變化叫“星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蔣重珍見解深刻,側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個人都應當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還是想讓皇帝不要只顧享受尊位和別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擔天子的職責。
B.蔣重珍善于觀察,從現象看本質。雖然大火燒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們平時對待皇帝宗廟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說明人們趨炎附勢,只知相權而忽視權威。
C.蔣重珍心思縝密,任職勤勉專心。他既擔心皇權旁落,也重視朝廷重臣的作用,為此而進言;他告誡自己對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誠意,不要和皇帝談那些家務瑣事。
D.蔣重珍關心邊事,主張防守為先。南宋時期,邊關局勢一直比較緊張,重珍不主張急于出兵,更反對失敗后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顧,感情用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每草奏,齋心盛服,有密啟則手書削稿,帝稱其平實。
(2)又論禁旅貧弱,教習頻嚴,輒不能堪,不稍變通,非消變之道。
參考答案
10.D
11.A(殿試是皇帝主持的)
12.C(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蔣重珍告誡別人,不要用家務事干擾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談家務事)
13.(1)每次起草奏章,他都會去除心中雜念,穿戴整齊,如果是機密奏章,他就親自書寫,刪改定稿,皇帝稱贊他公平踏實。(“草奏”、“齋心”、“削稿”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
5分)
(2)又論說禁軍的軍力衰弱,訓練頻繁而嚴厲,往往讓人難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調整,就不是消除禍患的辦法。(“頻嚴”、“堪”、“消變”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參考譯文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名,任建康軍簽判,母親亡故,改任昭慶軍簽判,不久因公事與掌管監察的同僚意見不合,請求任宮觀官,改任奉國軍簽判。紹定二年,奉召入京應對,首先以“從皇帝到百姓應當首先懂得內心與外物這兩者的界限”為主題進言:“界限分明,就會知道有天下治亂,何必把尊貴視為快樂;知道有百姓喜樂哀愁,何必把侍奉視為快樂。”第二年,在譬川等待任命,轉到文閣門,請求應對,當權者忌憚他,把他差遣到鎮江府任通判,他推辭了。恰逢臨安火災,他應詔上奏:“我近來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說,是想要陛下親自掌握大權,不要退讓托付給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求得問心無愧。祖宗宗廟最重要,侍奉它應該視為他們還活著一樣,但從小到大,宗廟從未在火災發生之前加以防備過;宰相的府第,華美屋宇縱橫連片,然而火燒得焦頭爛額,唯獨宰相府則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這也足以看出人心墮落,僅知道有權勢,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動。過了些時日,因星象變化,皇帝征求進言,蔣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辭。又擔心有些執政的大臣果真離職,皇帝放任,大權旁落,于是進獻《為君難>六條規戒。應召成為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說書,囑咐不要把家務事告訴自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會去除心中雜念,穿戴整齊,如果是機密奏章,他就親自書寫,刪改定稿,皇帝稱贊他公平踏實。守邊將領把《八陵圖》進獻給皇帝,詔令百官集體討論,蔣重珍說史嵩之已經失去了相位,處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還危險,仍想求得功勞,鞏固自己的地位。應該選派賢明的統帥,讓他親自到邊境,審時度勢,分條呈報該處理的事物。丞相主張出兵關、洛,蔣重珍力爭認為不可。正趕上邊防的將領商議是和是戰的意見不統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議,蔣重珍上奏說:“從前乞求一心守備,不得已就用兵應戰,今天不敢改變上次的主張。”他的建議沒被采納。出兵關、洛的軍隊大敗,又要進軍,蔣重珍說:“如果因為失敗感到羞恥而想戰勝敵人,內心不平而釀成憤恨,心氣不順而變為惱怒,士兵、百姓的性命,怎么能憑借憤怒來驅使呢!”又論說禁軍的軍力衰弱,訓練頻繁而嚴厲,往往讓人難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調整,就不是消除禍患的辦法。他兼任國史院編修官,升為起居郎,因病請求離職。三次辭官都沒被允許,詔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后面的題目。
(一)
蔣重珍,字良貴,無錫人。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簽判建康軍。丁母憂,改昭慶軍,尋以簽判建康軍。紹定二年,召入對,遷秘書省正字。上疏曰:“臣荷陛下厚恩,茍有所見,豈敢默乎?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①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惟陛下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時史彌遠執政,重珍又上疏言:“權臣括田,以獻羨余②;強糴民粟,以充和糶③。民怨沸騰,陛下安得獨不聞?”……彌遠寢不樂。
(二)
重珍居官,常以正心誠意為本。在經筵④,每以“人主當以天下之心為心,不可自私”為言。及卒,上為之震悼,贈朝請大夫,謚忠文。
(節選自《宋史·蔣重珍傳》,有刪改)
【注】①脂韋:比喻阿諛、圓滑。②羨余:指賦稅的盈余。③和糶(diào):古代官府以議價交易為名向民間強制征購糧食。④經筵: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一、理解與賞析(選擇題,每題5分)
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
B.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
C.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
D.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
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丁母憂”,指遭逢母親喪事。古代官員父母去世,需要離職守孝。
B.“簽判”,是“簽書判官廳公事”的簡稱,為宋代各州、府的幕職官。
C.“贈朝請大夫”,指朝廷在他死后追封“朝請大夫”的榮譽官銜,以示褒獎。
D.“謚忠文”,“謚”指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評定的稱號,如“文正”“忠武”。“忠文”是蔣重珍生前自己選定的。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蔣重珍是狀元出身,曾在地方和中央多個部門任職,深受皇帝信任。
B.蔣重珍敢于直諫,他批評了官場中阿諛奉承和矯枉過正兩種不良風氣。
C.蔣重珍直接彈劾權臣史彌遠,指責其盤剝百姓的行為,導致史彌遠很不高興。
D.蔣重珍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正心誠意”,并以此要求自己和勸諫君主。
二、翻譯與理解(簡答題)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權臣括田,以獻羨余;強糴民粟,以充和糶。
蔣重珍在勸諫皇帝時提出了什么核心觀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5分)
(參考句子:“人主當以天下之心為心,不可自私。”)
結合選文,簡要概括蔣重珍是一個怎樣的官員。(6分)
《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
一、理解與賞析(選擇題)
答案:B
解析:“竊謂”是“我認為”的意思,后面引出觀點,應短暫停頓。“邇來趨和者”和“沽激者”是并列的兩個主語,中間應斷開。正確斷句為:竊謂/邇來趨和者往往脂韋以徇俗/沽激者又或矯枉而過直。
答案:D
解析:謚號是朝廷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后給予的稱號,并非本人生前選定。
答案:C
解析:原文是“重珍又上疏言”,并未明確說是“直接彈劾”,而是通過上疏的方式向皇帝進言。且文中是“彌遠寢不樂”,是史彌遠私下不高興,選項表述不夠精準。
二、翻譯與理解(簡答題)
翻譯:
參考答案:掌權的臣子(指史彌遠)搜刮民田,用(多收的賦稅)來進獻所謂的“盈余”;強行購買百姓的糧食,來充當官府的“和糶”。
評分點:“權臣”(掌權的臣子)、“括田”(搜刮民田)、“羨余”(賦稅盈余)、“強糴”(強行購買)、“充”(充當)。每處關鍵詞翻譯準確得2分,語句通順得2分。
核心觀點:
參考答案:蔣重珍勸諫皇帝的核心觀點是,君主應當胸懷天下,以百姓的意愿作為自己的意愿,要有公天下之心,而不能存有私心。
評分點:答出“以百姓/天下為重”或“心懷天下”得3分,答出“不能自私”得2分。
人物形象概括:
參考答案:
評分點: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且結合文本即可得滿分。其他如“有政治遠見”“深受皇帝器重”等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正直敢言:他不畏權貴,敢于上書直言官場弊端和權臣禍國殃民的行為。
心系百姓:他關注民生疾苦,揭露“強糴民粟”等盤剝百姓的現象。
深諳儒學:他以儒家的“正心誠意”為立身之本,并用“天下為公”的思想來勸諫君主。
【《宋史蔣重珍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宋史·岳飛傳》閱讀答案02-04
《宋史·朱熹傳》節選閱讀答案03-25
《宋史·陳禾傳》閱讀答案12-03
《宋史沈括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3-28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1-02
《宋史陳升之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5-23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01-07
《宋史》閱讀答案及翻譯07-22
《宋史·楊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09-09
《宋史李重進傳》原文及翻譯09-13